在金屬加工、建材倉儲、新能源管材等行業中,管材類貨物因其長度長、規格雜、存取頻次高的特性,長期占據倉儲成本與效率的“矛盾中心”。傳統固定式貨架因層高不可調,導致空間利用率不足40%,超長管材被迫斜放、疊放,造成庫存混亂、貨損頻發、設備空轉三大頑疾。
懸臂層距可調貨架通過機械結構創新與智能規劃技術,將空間利用率提升至85%以上,成為倉儲升級的“空間魔術師”。本文從技術原理、場景價值、選型要點三方面解析其增效邏輯。
一、技術拆解:懸臂層距可調如何實現“空間倍增”?
1、機械結構創新:模塊化層距調節,適配全規格管材
核心設計:貨架立柱采用“齒孔+插銷”或“電動滑軌”結構,懸臂托架可按50mm/100mm精度自由升降,單層高度調節范圍達1.2-3米;
動態適配:同一貨架可同時存放直徑10mm的精密鋼管與直徑300mm的鑄鐵管,無需額外定制貨架;
數據對比:傳統固定層距貨架空間利用率約38%,可調層距貨架提升至82%,單位面積存儲量提升2.1倍。
2、空間規劃算法:三維建模+智能排布,消除“無效空間”
算法邏輯:通過WMS系統錄入管材長度、直徑、出入庫頻次,自動生成“懸臂層距-貨物排布”最優方案;
實踐案例:某汽車管材廠采用算法后,將高頻出庫的短管(1-2米)布置于貨架中層,長管(6-8米)置于頂層,叉車單次行程存取效率提升40%。
3、人機工程優化:叉車直達+零死角存取,減少空間浪費
叉車兼容性:懸臂間距≥1.5米(適配標準叉車貨叉),貨架通道寬度壓縮至2.8米,較傳統貨架減少30%;
防撞設計:立柱底部加裝橡膠緩沖條+紅外感應報警,避免叉車碰撞導致的貨架變形與空間損失。
二、場景價值:從“空間浪費”到“利潤倍增”的三大躍遷
1、重載倉儲:鋼構廠單庫容成本直降55%
痛點:鋼構廠管材直徑跨度大(Φ50-Φ800mm),傳統貨架需分庫存儲,租金成本高昂;
方案:采用“可調懸臂+雙面貨架”組合,單庫可存放1200噸管材,較分庫存儲減少租金支出18萬元/年;
數據:空間利用率從35%提升至88%,單位存儲成本下降55%。
2、柔性生產:新能源管材產線“零停擺”擴容
痛點:光伏支架、氫能儲罐等管材規格隨訂單動態變化,傳統貨架無法快速調整;
方案:模塊化可調貨架支持“邊生產邊擴容”,通過增減懸臂層數實現庫容彈性增長;
案例:某光伏企業產線升級后,貨架庫容從200噸擴容至600噸,僅用3天完成改造,訂單交付周期縮短40%。
3、冷鏈倉儲:潮濕環境下的“防銹+高效”雙贏
痛點:冷庫內管材易結霜,傳統貨架層高固定導致除霜死角多,能耗浪費嚴重;
方案:可調懸臂貨架配合“底部排水槽+頂部除霜風機”,層距按管材結霜厚度動態調整,除霜效率提升60%,冷庫能耗降低15%。
森沃倉儲管材貨架優勢顯著,其懸臂層距可調設計可靈活適配不同規格管材,大幅提升空間利用率;貨架結構穩定,承重能力強,單層承重可達數噸,確保貨物存儲安全;同時,森沃倉儲作為廠家直銷,可按需定制貨架方案,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,且憑借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,保證產品品質過硬,加之價格低于同行30%,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性價比和投資回報率。